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是城市的素养,国家的脸面。

古人曾说过:“礼者,人道之极也。”以礼待人,以德服人是一个人交际能力成功的表现。“生命是短暂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有时间讲究礼仪的”,爱默生的话警醒着每一个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要学会礼仪,提高道德水平,培养道德风尚,扎实道德修养。
个人礼仪
(一)仪表
仪表是一个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一个人的卫生习惯,保持端庄大方与仪表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言谈
言谈是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注意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平和沉稳;尊重他人,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您”“打扰”“您好”等等。
(三)行为举止
做一名有素质的大学生,在走姿,坐姿,站姿,谈话姿势等方面,都要做到站如松,坐如钟,挺胸抬头,面带微笑,不弯腰驼背,给人一种动态的文明优雅美。
见面礼仪
无论大小场合,礼仪都是至关重要的,初次见面说“久仰”;再次见面说“久违”;与他人握手时目视对方,微笑致意;鞠躬时双眼礼貌的注视前方,立正,脱帽,以示尊重的诚意。
公共礼仪
(1)在影剧院,应尽早入座;注意衣着整洁;不可大呼小叫,大吃大喝;观影结束后应有秩序离场,不得推搡。
(2)在图书馆,阅览室不得穿露脐装,短裙,拖鞋;走路要轻;爱护桌椅书籍;不高声谈话等。
(3)在乘车或骑车时,要遵守交通规则;不乱丢垃圾;不抢占座位;尊老爱幼,主动让座;依次排队;保持安静等。
学校礼仪
(一)课堂礼仪
学生应提早十分钟入教室,恭候老师上课;当老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迟到学生要经老师许可方可进入教室;上课时,学生要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不可做小动作;下课时老师允许学生下课方可下课,下课时学生要向老师道:“老师再见”。
(二)服饰仪表
穿着的基本要求是:合体,适时,整洁,大方。
(三)尊师礼仪
学生在校园内外遇见老师要问好;进老师办公室要敲门,得到允许方可进入;不得随意翻动老师物品;不得顶撞老师;不应对老师评头论足等。
(四)同学礼仪
不得私下或明面讨论同学;不得嘲笑,冷笑同学;积极帮助有需要的同学;不得起绰号,小号嘲讽同学;遇见同学积极打招呼;同学问问题要积极回答等。
新时代的大学生要自律,自立,自强,知礼,守礼,行礼,有风度,展儒雅。在文明礼仪月开展之际,商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开展了文明礼仪主题班会。




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一直注重文明教育,“程门立雪”“孔子尊师”“三尺巷”“孔融让梨”的故事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希望有一天,文明之花能盛开在世界的每一处。
商学院
201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