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风采

师生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生风采 > 正文

我与祖国共成长|国际杂技艺术节志愿服务成长记——文湘盈

发布日期:2025-11-11 作者:商学院宣传部 来源: 点击:


我是沧州师范学院24级酒店管理一班的文湘盈,有幸在第二十届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中进行接待,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在这里,我们一大群人,为了同一个目标,相识相熟,在这个秋天,真正得到了收获,回忆那时,心里还是泛起涟漪一片。

初到吴桥,我在陌生与勇敢间徘徊

初到吴桥时,陌生感像一层薄纱罩在空气里。大巴车刚驶进县城,路边杂技元素的建筑就撞进眼里,既新鲜又让我心里那点忐忑晃了晃。和同学们拖着行李箱找到住宿的地方,楼道里的气息、隔壁房间传来的讨论声,都在提醒我“真的到这里了”。面试前的那个傍晚,大家挤在狭小的房间里,有人把面试流程写在纸上反复念叨,有人紧张得攥着衣角,我也跟着心跳加速。直到轮到我时,看到各位领导,又瞥见同学们对我的笑容——原来这趟旅程的“开场”,是在忐忑和微光里一起往前迈的。

IMG_256

八号楼:刻进心底的成长坐标

IMG_257

被分到客房部八号楼的那天,像推开了一扇满是温度的门。这栋楼里,有干练又温柔的楼长、经验丰富的大姐们,还有我们几个带着青涩劲儿的大学生。

IMG_258

在这里,我攥住了“酒店人”的模样:楼长把我们当自家孩子,手把手教我们门道——比如客人寄存食物要多留意,避免意外;借物必须登记台账;当理论和实践出现冲突时,要先稳住阵脚、再灵活解决……而“微笑+耐心”,是她反复强调的服务底色。

记得有次客人刚办入住,就提出加急打扫们去解决,后来才知道,是维修师傅没及时停工,导致客人误以为分到了维修房。楼长没多说什么,转身带着去找了新鲜水果,仔细洗干净、装在精致果盘里,带着我们一起去客人房间。我们把果盘轻轻放在桌上,那一瞬间,我仿佛看到客人脸上的不快慢慢消散。现在想起那个画面,我才真正懂了——楼长身上那股“把歉意做扎实,把责任扛起来”的劲儿,正是我要学的酒店人底色。楼长为这事忙到傍晚,连餐厅饭点都错过了。我和小伙伴一商量,悄悄给她点了份外卖。当她看到餐盒时,眼泪一下子落了下来——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这份工作里的“意义”,藏在替别人着想的细心里,也藏在彼此支撑的真诚里。

IMG_262

杂技节前,我的日常是站岗和跟着学打扫客房,摸清了铺床、清洁的流程,也偷学了不少“让房间更整洁”的小技巧;到了后期,我又转岗做迎宾礼宾和GRO,学着站在客人角度解决问题,每一次沟通都让我更懂“服务”两个字的重量。

我的首次外宾接待手记:惶恐与温暖交织的时光

第一次参与外宾接待工作,心里像揣了颗不停跳动的小鼓,一半是面对未知的惶恐,一半是接触不同文化的新奇——这栋楼还是头一回迎来这样特殊的客人,有演员、主持人,还有来自各个国家的友人。记得他们抵达的那个傍晚,传来了需要咖啡的需求。我们赶忙送去袋装的雀巢咖啡,可对着翻译软件交流时,从他们的眼神里,我读出了“想要泡好的热咖啡”的期待。我和同事二话不说,立刻跑去别的楼栋借煮好的咖啡,捧着热气腾腾的杯子送过去时,终于听到了那句带着感激的“Thank you”。那一刻突然明白,尽最大努力满足顾客需求,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藏在这些细微的观察与及时的行动里。

IMG_264

接待中也有过无力的时刻。一天傍晚,一位外国友人走进大厅,开口问“Can you speak English”,短暂交谈后得知他需要翻外网,可他不知道,在中国翻外网是明确的法律禁止行为。我只能一遍遍解释“Sorry, we can't help”,看着他失落离开的背影,心里又伤心又无助,既遗憾没能帮上忙,也庆幸自己守住了法律的底线。

IMG_265

当然,更多的是温暖又鲜活的瞬间。这次艺术节的匈牙利女主持人,一口中文流利得让我们都忍不住赞叹,字正腔圆的发音里,藏着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还有那位搞笑的俄罗斯友人,总爱用蹩脚的中文模仿我们说话,一举一动都透着搞怪,我帮他给老板送刀叉后,看着他眉飞色舞的样子,连带着自己的心情也明媚起来。

商学院

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