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课堂孵化实践人才:《忘忧杂货铺》点亮商科实训路

发布日期:2025-09-23 作者:商学院宣传部 来源: 点击:


在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时代背景下,沧州师范学院商学院始终秉持“重实践、强技能、促创新”的核心理念。学院致力于将理论教学与真实商业场景无缝对接,让知识在实战中焕发生命力。电子商务课程的《忘忧杂货铺》项目,正是这一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写照。

在史淑女老师的课堂上,“能力培养”绝非纸上谈兵。她深刻践行商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将传统课堂大胆转型为“微型创业孵化场”。史老师坚信,电商运营的精髓在于“知行合一”,唯有亲身实践、直面挑战,方能练就真本领。因此,她的教学策略鲜明地体现了“能力本位”:

案例驱动,理论落地: 紧密结合当下电商生态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拆解、分析,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策略。

沉浸实训,场景逼真: 从店铺定位、选品逻辑、视觉设计、商品上架、关键词优化,到后台运营、客户服务,每个环节都要求学生“真刀真枪”地动手操作。更通过精心设计的模拟场景(如突发客诉、库存危机),逼学生直面问题,锻炼临场应变与系统性解决方案能力。

数据赋能,精准指导: 强调数据驱动决策,指导学生分析店铺运营数据,洞察市场趋势与客群偏好,不断优化策略。史老师利用课后时间进行一对一深度辅导,提供个性化诊断与改进建议。

正是在这样一套系统化、沉浸式的能力培养体系下,学生王慧晴的创业梦想被点燃并得以孵化。她敏锐捕捉年轻群体对“治愈”与“解忧”的情感需求,精准定位店铺方向,选定创意配饰与暖心小摆件,并赋予店铺一个极具辨识度的名字——《忘忧杂货铺》,创新融入“Joybox快乐盒子”的后缀设计。从店铺视觉风格的每一处细节打磨,到商品描述的精准提炼,王慧晴在实践中将课堂所学发挥到极致。

“史老师总说,问题就是课堂的延伸,是提升能力的绝佳契机。”王慧晴回忆道,“她教会我们用数据说话,用沟通化解矛盾,这些在课堂上学到的‘法宝’,如今成了我店铺运营的日常武器。” 面对实训中的每一个“坎”,史老师的及时点拨都成为她突破瓶颈的关键助力。

如今,《忘忧杂货铺》已成功在淘宝平台扎根,积累起了一定的客源。对王慧晴而言,收获的远不止一家运营中的店铺,更是在市场洞察、策略制定、问题解决、客户管理、数据分析等多维度的综合能力的跃升。她的成长轨迹,清晰地印证了商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的有效性——知识在应用中深化,能力在实战中锻造,素养在挑战中升华。

史淑女老师的教学实践,深刻诠释了商学院的教育初心:“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递站,更是能力的锻造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懂理论,更要会应用;不仅要能思考,更要敢行动。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中真正站稳脚跟,开创未来。”

《忘忧杂货铺》从课堂实训走向市场落地的成功案例,是商学院“以生为本、能力导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精彩缩影。它有力证明了,通过精心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商学院的课堂完全有能力孵化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业创意和具备实战能力的未来商业人才。如果你也想感受这份“忘忧”的温暖,不妨去淘宝搜索《忘忧杂货铺》Joybox,说不定能在方寸之间,遇见属于你的小确幸~


商学院

2025年07月29日